你認為要有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?
財務自由是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。小編發現幾乎每一個打工人都被灌過財務自由的雞湯,不管是月入2000的打零工小伙還是年薪100萬的城市精英。

連豆瓣上都有人專門為它建立了小組,小組簡介寫著:FIRE(the Financial Independence, Retire Early movement 的縮寫),愿望是“財務獨立,提早退休”,每天有6萬人在此討論如何財務自由。
33歲那一年,查出有老花眼的王哲離開工作了8年的上海,離開那間從5個人增長到9個人的公司,離開自己10多平米的合租屋,回到家鄉武漢。
為了提前退休,在上海做平面設計師的她計劃了很久。07年她依據銀行存款6%的年利率計算,如果一個月有800到1000元的利息就可以保證自己餓不死,那存30萬就夠了。
為了存夠這筆錢,王哲拼命壓低自己的生活費,2006年到2012年,王哲在上海的平均月消費是600元。衣服換來換去也只有那三件,很少添置新衣,“我隨隨便便拿出來的衣服可能是20年以上的”。至于吃飯更是一次做好三天的午餐,帶到公司熱一熱就吃。出行則全憑一輛電動車。為了節省房租,她還在工作室睡了6年,有工作任務就要立馬處理。只有晚上十點后,時間才真正屬于自己。
實現提前退休,真的是王哲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一點一點摳出來的。當然,除了像王哲這樣通過降低物欲、過極簡的生活來實現提前退休的目標外,還有能在提前退休前后保持相同生活水準的人。
32歲遞交辭呈,開始環美旅行的古月并沒有降低生活質量,而是準備充足的買了一輛奔馳斯賓特,花了10萬美金和4個月把它改裝成房車上路。在美國讀書的古月為了實現財務自由選擇了創業,并且按照自己的生活標準賺夠了未來的花銷,拿著200萬美金實現了提前退休。
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古月被孤獨感籠罩,因為和周圍朋友沒有了“柴米油鹽醬醋茶”的共同語言。直到結交到新朋友,和他們一起喝茶、聊天、玩耍才有所緩解。這時古月發現,提前退休、財務自由的生活,除了做好物質準備,更重要的是心理準備,甚至需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價值體系。夢想中的財務自由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。
作為一個普通人,想實現財務自由的途徑無非是:開源、節流、復利,總結來說就是把錢攢下來去理財生財。但單純靠省工資實現財務自由是不可能的:2017年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一篇報告指出,一線城市的財務自由門檻為2.9億,二線城市為1.7億。要賺夠這些錢怕是真的得再活五百年!
升職加薪沒那么容易
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,只有14.9%的人成功晉升。而且只有20.8%的職場人獲得加薪,甚至還有17.4%的人薪水不升反降。
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情況也顯示,上半年全國居民的人均工資性收入,相比去年僅增長了8.7%,為8793元。
更別提疫情突發至今,全球經濟環境都不好。國內不少中小企業堅持不下去注銷倒閉,大企業在苦苦支撐的同時不得不大面積裁員。投資理財也難達到預期
理財就是對財的管理運用,就是對錢的掌控和規劃。普通人靠理財實現財務自由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實現階層跨越更是難上加難
“22歲90后從擺地攤賣盆栽起步,開打印店、茶餐廳,賣內衣、開網店,年收入8000萬”每每上網,都發現身邊的富豪是如此的之多,但跨越階層真的如此簡單嗎?

大眾熟知的成功人士,如騰訊創始人馬化騰,父親是國企高管。美團老板王興,8歲的時候其父親身價就破億,成為福建龍巖地區的首富了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,是戲曲界頗有影響力的人物,還入選了2019“中國非遺年度人物”候選名單。京東創始人劉強東,祖父是資本家,父親為跑船的個體戶,80年代初就擁有自己的貨船。很多時候,實現財富自由90%是投個好胎,10%才是靠運氣。而作為一個普通人最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的方式就是靠那10%的運氣。
只要你還活在這個社會中,就會有太多的變量讓你計算出來的積蓄一下子就不自由了?;蛟S因為家人,或許因為朋友,或許因為疾病等等,生命是脆弱的,一場病就可能打破實現財務自由的計劃。
而將工作當做人生意義的人挺可敬的,但大多數人其實做不到,只是為了掙錢養家而已。而完全不工作又沒有足夠豐富的精神世界,人是會廢掉的,財務自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偽命題。
人生可以有很多活法,而不管是什么樣的生活方式,能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持續學習的熱情,才是持續的自由之道吧。就像小說《球狀閃電》里說的:美妙人生的關鍵在于你能迷上什么東西。